打完明年下赛季总决赛,腾讯与NBA签的五年互联网端独家版权就到期了。面对这个版权大蛋糕的重新分配,多家巨头已经蠢蠢欲动。
作为国内用户量最大、也是最值钱的体育赛事版权,NBA赛事最重要的直播权益和视频权益在2015年被腾讯以5亿美元拿下2015-2020赛季的数字媒体独家版权。眼看明年合约就要到期,各大媒体纷纷开始布局。
去年,头条系与NBA宣布达成长期全球合作伙伴关系,将短视频内容授权给抖音、西瓜视频等头条系产品。
上周,头条确认以12.6亿元投资体育社区虎扑,持股比例为30%。从持股比例看,头条将取代原虎扑创始人成为最大股东。对于头条系来说,虎扑的最大价值当然在于其是国内最有影响力的体育社区之一。投资虎扑能帮助头条系进入最为核心的赛事版权环节,此次投资,进一步加强说明了头条系将持续发力体育类数字内容。
在这个NBA版权大蛋糕重新分配前夜,头条系成为虎扑最大股东,摆明着是要在未来的NBA版权上分一杯羹。
除头条外,阿里也对NBA版权虎视眈眈。在今年3月份,NBA中国与阿里巴巴宣布双方将升级战略合作伙伴关系。
对于体育产业的关注,是马云亲自定下的方向。2018年8月,阿里体育对外宣布,出资超过10亿元拿下CUBA(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)未来七个赛季独家运营权。而后买下CBA版权,打造《这!就是灌篮》综艺等等。阿里系在篮球上的布局已经走向深化。
再加上此前“阿里巴巴篮球打得最好的合伙人”阿里巴巴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加入NBA中国董事会,“阿里系”对NBA下一季度的版权可谓是“司马昭之心”。
过去这三年多的时间里,无论是在包括内容生产、媒体制作、会员服务、新技术投入使用在内的版权运营,还是通过线下线上娱乐+体育跨界的方式推广篮球运动方面,抑或是项目在ToB和ToC两端的商业化方面,腾讯都取得了令业内外称赞的成就。
用户层面 :在第二届数字体育全球峰会上,腾讯体育运营总经理赵国臣提到,在与腾讯的三年多合作中,NBA在国内互联网的渗透率从1.8亿用户,已经增长至4.3亿个独立用户。可以说腾讯帮助NBA用户成功从传统平台转移到互联网平台。
赵国臣还曾提到,除了互联网技术上的投入,为了吸引年轻人,他们在比赛互动方式,服务用户上做了大量的创新与突破。以往这些只是零零散散地存在于互联网,还没有在一个如此大的IP之下,在几百万人同时在线的时候,去共同发挥价值。在腾讯体育看来,这是一种突破,也达到了某一程度的成功。
商业价值 :NBA总裁和副总裁在多个场合说到NBA中国“翻到几十亿美金的样子”,这表示相比于腾讯合作前,NBA在中国用户的关注度层面,以及赞助商层面都到更高的水平。早前,腾讯方面也透露,已在NBA的运营上实现收支平衡,5年合作期内极有可能实现盈利。
相较于阿里、头条等竞争对手,在续约NBA版权方面,腾讯的优势之一是其已证明了确实能玩转NBA这样的超级版权。
在关于乐视的诸多趣闻中,其中一条则是乐视体育用13.5亿购买中超版权,最后只实现了5000万营收,亏损13亿。这个例子就充分证明了,能砸钱签到大型体育赛事版权,和能够运营好大型体育赛事版权是两码事。
NBA这样的超级版权,需要拥有用户触达渠道,也需要拥有足够的商业化能力。在这方面,优酷和阿里大文娱在去年世界杯版权中表现的能力,其实是比较差的。根据阿里2019财年财报显示,其文娱业务2019财年亏损接近158亿。这意味着即便阿里能抢下NBA版权,在商业运营上短期能否达到腾讯体育的高度也值得商榷。
与此同时,腾讯都在坚持不懈加固在篮球这块核心阵地。在自主IP开发上,腾讯也有“超级企鹅”系列赛事,新的IP化运营模式也借鉴了NBA联盟的经验,尝试了IP运营模式的创新。
《超级企鹅联盟》同时激活粉丝和篮球爱好者两大圈层。打破圈层的同时,用运营NBA的现成经验去承接两大活跃群体。“省时省力”地为后续篮球赛事拉流量,做铺垫,利用IP运营把体育的盘子越做越大。
不论一年后NBA版权花落谁家,相信腾讯都不会是那个输家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