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苏德双方在残酷的搏杀中消耗了大量的有生力量。但士兵的精力和意志力是有极限的,为了突破这个极限,苏德双方都开始运用一些
1919年,日本化学家合成出一种极为邪恶的药物——甲基。如果这个名字有些陌生,它还有另一个让人闻之色变的名字:。不过在甲基出现的年代,当时的人们还没有认识到这种毒品的危害,而是将其当作灵丹妙药治疗疾病。
药物大国美国就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其作为合法药物售卖,甚至还有人将其当做减肥药来使用。甲基不仅风靡北美大陆,在欧洲同样受到欢迎,德国就曾在二战前制造出一种名叫pervitin的特殊药物,其主要成分就是甲基。
pervitin于上世纪30年代被德国柏林的一名药剂师合成,并立即得到了德国军事卫生部门的重视,至少从1938年起,pervitin在军事上的应用就被正式纳入了第三帝国科研部门的研究当中。当时德国研究者认为,pervitin可作为一种人工肾上腺素使用,士兵一旦注射后不但会在战斗中保持亢奋和专注,还会降低被子弹击中的疼痛,成倍提高德军士兵的战斗力。
这种特性首先吸引了德国空军和陆军单位的主意,在二战正式爆发以前,pervitin就成为了德军飞行员和陆军装甲兵的战斗口粮,用于在持续战斗中抵抗疲劳。在意识到这种药物的军事价值后,海军也将其作为辅助药物配备给从事远洋作战任务的海员。
有趣的是,pervitin某种意义上也为二战胜利做出了贡献,因为德国元首希特勒同样是pervitin的使用者,而且随着战争形势的恶化,希特勒对于这种成瘾性药物的需要越来越大,甚至开始和其他药物混合注射,这是典型毒瘾患者的表现。
在必要时注射pervitin或许会帮助人在紧急情况下保持专注,但长期注射对于人的思维逻辑和身体健康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,这或许就是希特勒越到战争末期,思想越加疯狂,做出的决定越加不理智,并将德国彻底推向万劫不复深渊的真正原因。
除了纳粹高层,普通德军士兵对于这种药物的需求也非常大,在战争初期,德军高层还有意识的控制军中药物泛滥的情况,但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,士兵的健康已经不在德军长官的考虑当中,打赢面前的战斗才是他们唯一关注的事情。
也是从这时候开始,德军中pervitin的使用频率达到了一个骇人听闻的水平,即便是在战争形势还比较乐观的1940年,士兵想得到pervitin直接找部队军医索要就行,仅需服用1到2粒,就能持续不断的昼夜奋战。
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,从战后缴获的相关资料来看,德国军事研究机构对于pervitin的副作用和药物泛滥会产生的问题心知肚明,但却从未变更过这种药物的使用标准。随着药物使用剂量的增加,产生的副作用也会越来越强,士兵会无意识地走动并做出无意义的动作,极端者甚至会发展成精神分裂。
相对于嗑药吸毒的德军,苏军帮助部队维持战斗力的办法就要健康许多了,伏特加成为众多苏军官兵的精神食粮,抱着酒瓶子作战成为了苏军的常态。不过苏军喝酒并不是没有节制,酗酒行为在整个战争期间都是严格禁止的。
这和斯大林对于酒精的态度有很大关系,虽然喝酒是苏联民族的传统,但斯大林一直有意在军队中推行禁酒令,也的确曾于1937年1939年两次对军队内的饮酒行为进行过严打,但最后还是因为部队反响不佳就此作罢。
喝酒是苏俄军队从沙俄时代就有的传统,甚至沙俄军队对于喝酒还有过详细规定,每人每周一共有480克的酒精供应量。苏联建立后,虽然苏军官方口径一直不赞成军中饮酒,但苏芬战争以后,酒精为提振苏军官兵士气所起到的巨大作用被苏联高层认识到,在经过斯大林的拍板后,苏军士兵每人每天可获得100克伏特加的酒精供应。
不过苏军对于伏特加的需求其实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大,毕竟酒这种东西小酌还能放松身心,如果喝多了上战场无疑是一种自杀行为。苏军虽然一贯以悍不畏死而著称,但还不至于将自己的性命当成儿戏,所以为了提神,更多的苏军官兵都会选择饮茶。
一说起爱喝茶,一般人都会联想到英军,但实际上苏联人对茶叶的喜爱一点都不亚于英国人,茶本身也是苏俄民族的传统的饮品。当然苏联人喝的茶和英国的红茶或者中国的绿茶都不一样,他们的茶除了有茶叶还有牛奶,黄油,食盐,砂糖等等。
为了方便保存,这种混合饮品会被制成茶砖分发给部队,由后勤部门统一熬煮后再分发给官兵。如果有心留意一些苏德战争的老照片,不难发现茶壶出现的频率要远远高于伏特加酒瓶,足以说明苏军对茶叶的喜爱更甚伏特加。
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思考,以茶代酒也是现实所迫,苏德战争最艰苦的时候,苏军连食物的供应都成问题,更别提会耗费大量粮食的酒了。很多时候苏军获得的酒类都是来自战场上的缴获,而非部队配给。
1 老照片:第一批被纳粹关押的囚犯,希特勒上台后成为了他们的噩梦 .百家号.2018[引用日期2019-01-12]
2 (英)阿诺德·汤因比 .第二次世界大战全史.上海:上海译文出版社,2015
3 历史!邪恶轴心的形成: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 .百家号.2017[引用日期2019-01-12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