墨西哥影片《罗马》讲述了生活在墨西哥罗马街区的索菲娅一家,与年轻保姆可莉奥,逐渐排除隔阂共渡难关的故事。
初看片名《罗马》,许多人第一时间都会联想到意大利的首都,罗马。本片虽然名为《罗马》,但是故事却发生在墨西哥的“罗马”街区。前者英文名“Rome”,后者英文名“Roma”,读写仅有一字之差,地理位置却截然不同。
《罗马》是以导演阿方索·卡隆儿时在罗马街区生活的记忆铸成的影片。卡隆本人直言,他自己就是电影中一个孩子的原型,而且这部电影承载了他很多的回忆。
阿方索·卡隆,1961年出生于墨西哥。1995年的《小公主》成为了他在好莱坞的立足之作。后来随着2014年电影《地心引力》的大获成功,卡隆的事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。
与此同时,很多制片方向他抛来了橄榄枝。但出人意料的是,卡隆拒绝了所有邀约,甚至放弃了J.K.罗琳邀请他执导《神奇动物在哪里》的机会。原来,在制片人中心制的好莱坞,还未出名的卡隆从剧本、拍摄到最终剪辑,都遭到了制片公司的严重干预。直到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,他才有机会拍摄一部讲述自己故事的电影
卡隆在接受采访时坦言,为了实现这个梦想,他已经足足等了35年。这个梦想的结晶,正是《罗马》。
2018年《罗马》的上映,在影坛上掀起了一波黑白的巨浪。《罗马》不仅获得了第75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,而且还获得了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十项提名,并最终获得三项奥斯卡大奖。《罗马》也成为了第一部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的墨西哥影片。
卡隆在采访中称,他想要制作一部透过现在的镜头窥视过去的电影,从他作为一个成年人的理解中,对过去的记忆进行客观的审视。这也是他选择大画幅黑白数码摄影的原始图像,而不是传统彩胶片进行拍摄的主要原因。
为还原阿方索·卡隆记忆中的罗马,卡隆和设计师找到了一栋即将拆除的房子,并对其进行了改造,使其看起来与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卡隆家一模一样,还在置景中增加了滑动墙和可移动屋顶,为拍摄提供自然采光。
同时,剧组为近千名的群众演员量身打造了70年代的服装,深度挖掘能体现年代感的细节,最终还原了卡隆记忆中的“罗马”。
影片基于卡隆的童年经历改编,女主角保姆可莉奥的现实原型,正是从小陪伴卡隆的保姆:莉波瑞亚·罗德里格斯。
在某些方面,卡隆成功的导演事业可能要归功于莉波。莉波经常带他和他的兄弟姐妹去当地电影院,有时还会连着看好几场电影。小时候,卡隆非常喜欢约翰·斯特奇斯导演的电影《蓝烟火》,还因此想过成为宇航员。这部电影后来成为《地心引力》的灵感来源,并直接出现在了《罗马》中。
卡隆在谈到莉波时说:“她像许多家庭佣工一样,他们做了超出正常范围的工作,承担着父母应该承担的所有角色。所以《罗马》是我真心献给莉波的作品。”
本周,让我们走进这部充满温情回忆的墨西哥电影《罗马》,看看导演阿方索·卡隆记忆中的墨西哥往事。
本期推介版中,推介人郭玮将带您走进电影《罗马》。影评版中,导演庞好、纪录片研究专家刘洁、电影学者陈刚将与主持人蒋小涵一起从不同角度为您分享《罗马》的特别之处。